[中國]品牌影响生活調查:39%認為品牌影响生活哲学
新聞來源:北京科技報
生活中,什么影响过你?也许是一句话、一首歌;也许是一场电影、一个朋友……也可能是一个品牌。也许,一个小小的商标会因为某件事情的承载,而变成了记忆中一个深刻的烙印。
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,北京科技报历时四个月终于推出了“品牌影响生活大型调查报告”。通过100多天的努力,笔者力图从三个方面展现“品牌对生活的影响”。
我们收集了读者的品牌故事,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看到品牌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;我们寻访了多个领域的专家,从专家们理性的分析中,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品牌的现状及部分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误区;我们还走近读者进行了仔细的问卷调查,从统计数据中,我们将看到:品牌正在影响他们的生活。
39%的被访者表示——— 品牌影响生活哲学
本次品牌影响生活的大型调查报告中,问卷调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此次问卷调查中,51%的被访者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,男女比例控制在2:3。此次问卷中遴选出来的一批最具代表性的答卷,成了以下数据的来源。
39%认为好的品牌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哲学
相当一部分被访者(39%)认为好品牌的影响不仅仅在消费方面,还有可能会影响其生活哲学。从某个角度上来说,“品牌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,成为一种现代的文化理念。另有16%的被访者认为品牌会影响其消费观念。
55%认为品牌非常重要
日常消费中许多人都会受到品牌意识的影响,他们买东西会买名牌。那么多少人认为品牌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呢?调查显示,近55%的被访者认为品牌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“非常重要”。32%的被访者认为“一般重要”。7%的被访者认为不太重要。
21%常与人分享家电方面的品牌
很多人喜欢把好东西拿出来大家分享。那么,多少人乐于分享自己的品牌信息呢?又有哪些方面的品牌“分享率”最高呢?调查显示:21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家用电器方面的品牌。15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食品、饮料方面的品牌。14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电脑方面的品牌。常与人分享手机和日用百货方面品牌的被访者同为12%。常与人分享服装鞋帽和音像制品方面品牌的被访者同为10%。另有6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化妆品方面的品牌。
18%最常交流的品牌信息是价格
公众与人分享品牌信息有哪些呢?调查显示:交流价格仍然是信息分享中的重头戏(18%),和它平分秋色的是交流购买和使用商品的经验(18%)。10%的被访者最常交流品牌的信息是促销活动。
34%认为挑选家电品牌最能体现品位
哪些方面的品牌挑选最能体现消费者的眼光呢?调查显示:34%的被访者认为家电产品的挑选最能体现消费者的眼光。其次,是认为服装品牌的挑选,此类人群为22%。另有15%的被访者选择了饮食品牌。与其相仿的是选择汽车品牌的被访者(15%)。
此外,还有10%的被访者选择了化妆品品牌,3%的被访者选择了休闲场所。
25%买国货还是买洋货,先比其售后服务
选择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品牌首先考虑什么因素呢?调查显示:25%的被访者选择售后服务。24%的被访者选择价格因素。20%的被访者选择科技含量。20%的被访者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,还考虑产品是否美观。
读者互动:总有些品牌令人热泪盈眶
在雪片般的读者来稿中,大部分是借品牌述说情感的文章。我们或许从没想过那些小小的商标对自己究竟有多大意义,但这次我们真切地感受到,有些东西需要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寄托。
品牌:代言情感诉求
“来北京将近四年,每次要给家里带吃的,我都没犹豫过,绝对是‘稻香村’的点心。其实,我也说不出它们有什么胜人一筹之处,也许只是一种习惯,只是一个念想。‘稻香村’是一个连着家人和我的地方……‘村’是个多么温暖的概念,一如‘家’带给我的思念和回忆。”(《咱村的小名叫稻香》)
在我们总结品牌对生活的影响时,或许可以把老字号作为一个典型范例:稻香村、同仁堂……在很多人的心里,它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情感诉求———
“这台洗衣机跟了我们这么多年,退休前工作忙,衣服靠它洗;退休后年老体弱,大量衣物还得靠它洗。‘小天鹅’任劳任怨,我们对它有感情,它把休闲留给我们,把美好献给生活,我们喜欢‘小天鹅’。”(《长寿洗衣机有钱也不换》)
品牌:反映生活方式
现代人生活紧张繁忙,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叹自己无法超越。我们向往新的状态,于是,品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上的改变或表达。
“我们总是显得那么忙忙碌碌,人生是需要调剂的。很简单,于是我们选择轻松。我们确被世间无道之事吓坏了,心态是需要调剂的。很简单,于是我们选择友善。我们听惯了虚假和混乱的承诺,信赖是需要调剂的。很简单,于是我们选择品牌。”(《调剂生活,选择青青》)
更有细心的读者,把自己对品牌的理解和界定与大家分享:“我从中悟到了:品牌,如果渗透到生活当中,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商标存在,更是一种标志,它犹如交通灯一样,指引着人们的生活。”(《大M成了交通灯》)
品牌:改变处世态度
不知你是否意识到,人与品牌间的交流不是单向的。很难说是品牌改变了人还是人造就了品牌,但对于其中的思考往往会改变我们的处世态度。
“我们家捷达车还改善了我在家里的地位。其实车是我老婆选的,当时我想买POLO或者是富康988,可老婆坚持买捷达,说捷达车不仅品牌大众化,价格适中,而且皮实。虽然模样不算新颖,但是却给人踏实稳重的感觉,最适合我这种成熟男人了。”(《车子改变了我在家的地位》)
评判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,消费者是最好的发言人。当人们对品牌认可的时候,一定是什么因素让他们给出了积极的评判———
“那天,外面下着瓢泼大雨。维修师傅提前20分钟上门,不一会儿就把我家的康佳彩电修好了。师傅走后,我从窗户中看到他蹲在地上呕吐起来。康佳售后服务部又打来了电话,询问我是否满意。他们告诉我,我打电话时,其他师傅都不在,小陈师傅虽然有病在身,但担心我着急,他就带病上门了……”(《康佳服务暖人心》)
也有的时候,在同一个品牌的感召下,有些人会自然而然地向同一个方向努力———
“在这半年多的打工生活里,虽然我们只能在周末共处两天,却得到了深厚的情谊。忘不了,作为一个新手在工作之初得到那些‘长辈’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呵护。忘不了,在每个周末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。忘不了,春寒料峭中在电器城门口大声叫卖互相鼓励。更忘不了他,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‘顶头上司’,教会我用努力与拼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。因为这段经历,LG成了我选购家电的首选品牌。”(《商标笑脸让我想起同事》)
品牌:引领文化导向
“文化”的概念,本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,但“导向”却是可以切身感受到的。也许只是一种氛围,也许是一种向往,也许是一种潮流———“十多年前刚工作不久,坐在公交车上,我看见诺基亚大广告牌上朴实的广告语‘成功———在于联系’……在内心我揣摩了这句话:所谓联系,就是联络和沟通吧!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。”“某一年的圣诞节,偶然和一个人相识,由于联系,这个人成了我生命的另一半。某一个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的相识,由于联系,这个人成为了我的挚友及合作伙伴……”(《诺基亚———成功在于联系》)
对某个品牌的信赖,有时甚至可以引领人们的消费理念———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Moma,对于恒湿恒温虽然当时还不太清楚是怎么一回事,但想到可能会对肚子里的孩子好,我和先生就一起过来看看,没想到立刻被这个房子牢牢吸引住了……在Moma里面,温暖又湿润的环境让身怀六甲的我感觉很舒服……如果说能够好到影响我生活的品牌,那么Moma可以说是首屈一指……
专家访谈
心理学家、经济学家、社会学家—— 品牌如何影响生活
品牌是如何产生的?品牌的能力究竟有多大?品牌又是怎样来影响生活的……记者分别采访了在经济学、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三位专家,请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解读“品牌”。
心理学家王詠— 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名牌
脸谱:中科院心理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、硕士生导师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:“品牌特质、品类关注特性与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决策”研究。
原声:品牌不仅仅是以其外在的名称、标志等成为识别线索。不同的品牌各自的特定内涵决定了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,决定了它们在现代社会高节奏、高效率的生活情境中,能否进入消费者头脑中的待选品清单或者更进一步成为首选。
品牌因为需要而产生
王詠认为,品牌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。这种需要既是商家的需要,也是买者的需要。古代的制造者,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产品,将自己货物做上记号以示区分,进而逐渐演化为现在所谓的品牌。到了19世纪60年代,产品品牌化空前繁荣起来。当前的品牌发展,与现代的物品相对丰富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、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,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品牌重视度因人而异
不同的消费群体,对品牌本身的重视和依赖程度也有差异。有的人重视品牌,愿到专卖店购买;有人强调实惠,喜欢到大卖场货比三家;有人容易形成品牌忠诚;有人常常发生品牌转换。此外,不同类别的产品对消费者生活的意义有所差别,因而消费者做相关购买时的风险知觉也有高低,这也影响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态度。
为何喜欢购买品牌货
人们对品牌的倚重与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加快有关。名牌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,但一般情形下质量和相关服务较好,令人放心。现代生活中,人们越来越缺乏在商场中精挑细选的时间,购买名牌产品不仅可体现品位,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、时间风险、社会风险等。
经济学家夏业良——年轻人对品牌不够冷静
脸谱: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
原声: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。一个乞丐的个人效益最大化就是吃饱饭,而那些身份地位很高的人们,进出五星级饭店,在环境幽雅的地方消费,购买名牌产品,则是他们个人效益的最大化。
好的品牌是信誉的保证
品牌对于个人的意义,首先在于认知度:我们可以通过品牌确认质量。好的品牌是信誉的保证,其次是给人们带来荣誉。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,他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会随之提高。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。因为经济实力不同,所以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。
国内外品牌差距在缩小
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,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方面确实不如发达国家。但是不能盲目迷信发达国家的品牌产品。其实现在国内的很多产品都已远销至世界各地。而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,我国早已是遥遥领先了。
现代人对待品牌更理性
与过去相比,现代人对于品牌的态度已经相当理性化。由过去的一味崇拜品牌,到现在的可以分析比较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,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依赖国内经济的发展。物质的丰富,品牌多样化,人们可选择的余地变大,不必再拘泥于一两种品牌。
年轻人对品牌不够冷静
年轻人追求品牌无可厚非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有自己的追求,开始恋爱,进入社交圈子,这些都为他们的品牌意识奠定了基础。夏教授告诫那些盲目追求名牌的年轻人,要明确目的,不要因面子而不要肚子。
社会学家周孝正——国内品牌保护机制不完善
脸谱: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
原声:不论做任何事,都可归结到可持续发展上来。只有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提升,才能将品牌树立起来;不会坐吃山空,而是长时期地持续发展。
经济的发展,令物质不断丰富。人们无法知道商品的性能价格比,也不能了解不同厂家的同类商品到底有何不同。因此,质量过关又价钱公道的产品,便成为大家的首选。像国内的同仁堂、全聚德等百年老号,国外的可口可乐等品牌,在发展时期积累的信誉,令其立于世界竞争的不败之林。他们现在的无形资产,早已超过他们的有形资产。
人们购物可以分为四大类
周教授将人类购物分成四类:1.为自己;2.为别人;3.花自己的钱;4.花别人的钱。
而这四项分别可以进行排列组合:花自己钱为自己的人,挑选商品时就会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,不花冤枉钱。为自己花别人的钱,就可以只求物美,而不必在乎是否价廉。比如公款吃喝或公款购物。为别人花自己的钱,是有指标的花费了,不能太寒酸,也不能太贵。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,则正好相反,是无指标的消费,不看中价廉,亦不重视物美。
但人们还是为自己购物居多,因此对于物美价廉的要求很高。当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众多不甚了解的商品时,只有选择品牌,才是最安心的。
一些人买品牌出于虚荣心
另外有一些人购买品牌,完全是出自自己的虚荣心。周教授对于这种人的评价就是虚荣。他们要吃名牌、穿名牌、用名牌、喝名牌。甚至犯了罪也要主动要求成为主犯,为了站在“第一名”。
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
国内外对待品牌的态度是一致的。但因为我们的品牌意识不强,因此我国有些商标被国外抢先注册,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。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对保护自己品牌意识不强,缺乏经验;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法律制度有待近一步完善。
生活中,什么影响过你?也许是一句话、一首歌;也许是一场电影、一个朋友……也可能是一个品牌。也许,一个小小的商标会因为某件事情的承载,而变成了记忆中一个深刻的烙印。
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,北京科技报历时四个月终于推出了“品牌影响生活大型调查报告”。通过100多天的努力,笔者力图从三个方面展现“品牌对生活的影响”。
我们收集了读者的品牌故事,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看到品牌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;我们寻访了多个领域的专家,从专家们理性的分析中,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品牌的现状及部分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误区;我们还走近读者进行了仔细的问卷调查,从统计数据中,我们将看到:品牌正在影响他们的生活。
39%的被访者表示——— 品牌影响生活哲学
本次品牌影响生活的大型调查报告中,问卷调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此次问卷调查中,51%的被访者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,男女比例控制在2:3。此次问卷中遴选出来的一批最具代表性的答卷,成了以下数据的来源。
39%认为好的品牌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哲学
相当一部分被访者(39%)认为好品牌的影响不仅仅在消费方面,还有可能会影响其生活哲学。从某个角度上来说,“品牌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,成为一种现代的文化理念。另有16%的被访者认为品牌会影响其消费观念。
55%认为品牌非常重要
日常消费中许多人都会受到品牌意识的影响,他们买东西会买名牌。那么多少人认为品牌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呢?调查显示,近55%的被访者认为品牌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“非常重要”。32%的被访者认为“一般重要”。7%的被访者认为不太重要。
21%常与人分享家电方面的品牌
很多人喜欢把好东西拿出来大家分享。那么,多少人乐于分享自己的品牌信息呢?又有哪些方面的品牌“分享率”最高呢?调查显示:21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家用电器方面的品牌。15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食品、饮料方面的品牌。14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电脑方面的品牌。常与人分享手机和日用百货方面品牌的被访者同为12%。常与人分享服装鞋帽和音像制品方面品牌的被访者同为10%。另有6%的被访者常与人分享化妆品方面的品牌。
18%最常交流的品牌信息是价格
公众与人分享品牌信息有哪些呢?调查显示:交流价格仍然是信息分享中的重头戏(18%),和它平分秋色的是交流购买和使用商品的经验(18%)。10%的被访者最常交流品牌的信息是促销活动。
34%认为挑选家电品牌最能体现品位
哪些方面的品牌挑选最能体现消费者的眼光呢?调查显示:34%的被访者认为家电产品的挑选最能体现消费者的眼光。其次,是认为服装品牌的挑选,此类人群为22%。另有15%的被访者选择了饮食品牌。与其相仿的是选择汽车品牌的被访者(15%)。
此外,还有10%的被访者选择了化妆品品牌,3%的被访者选择了休闲场所。
25%买国货还是买洋货,先比其售后服务
选择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品牌首先考虑什么因素呢?调查显示:25%的被访者选择售后服务。24%的被访者选择价格因素。20%的被访者选择科技含量。20%的被访者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,还考虑产品是否美观。
读者互动:总有些品牌令人热泪盈眶
在雪片般的读者来稿中,大部分是借品牌述说情感的文章。我们或许从没想过那些小小的商标对自己究竟有多大意义,但这次我们真切地感受到,有些东西需要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寄托。
品牌:代言情感诉求
“来北京将近四年,每次要给家里带吃的,我都没犹豫过,绝对是‘稻香村’的点心。其实,我也说不出它们有什么胜人一筹之处,也许只是一种习惯,只是一个念想。‘稻香村’是一个连着家人和我的地方……‘村’是个多么温暖的概念,一如‘家’带给我的思念和回忆。”(《咱村的小名叫稻香》)
在我们总结品牌对生活的影响时,或许可以把老字号作为一个典型范例:稻香村、同仁堂……在很多人的心里,它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情感诉求———
“这台洗衣机跟了我们这么多年,退休前工作忙,衣服靠它洗;退休后年老体弱,大量衣物还得靠它洗。‘小天鹅’任劳任怨,我们对它有感情,它把休闲留给我们,把美好献给生活,我们喜欢‘小天鹅’。”(《长寿洗衣机有钱也不换》)
品牌:反映生活方式
现代人生活紧张繁忙,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叹自己无法超越。我们向往新的状态,于是,品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上的改变或表达。
“我们总是显得那么忙忙碌碌,人生是需要调剂的。很简单,于是我们选择轻松。我们确被世间无道之事吓坏了,心态是需要调剂的。很简单,于是我们选择友善。我们听惯了虚假和混乱的承诺,信赖是需要调剂的。很简单,于是我们选择品牌。”(《调剂生活,选择青青》)
更有细心的读者,把自己对品牌的理解和界定与大家分享:“我从中悟到了:品牌,如果渗透到生活当中,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商标存在,更是一种标志,它犹如交通灯一样,指引着人们的生活。”(《大M成了交通灯》)
品牌:改变处世态度
不知你是否意识到,人与品牌间的交流不是单向的。很难说是品牌改变了人还是人造就了品牌,但对于其中的思考往往会改变我们的处世态度。
“我们家捷达车还改善了我在家里的地位。其实车是我老婆选的,当时我想买POLO或者是富康988,可老婆坚持买捷达,说捷达车不仅品牌大众化,价格适中,而且皮实。虽然模样不算新颖,但是却给人踏实稳重的感觉,最适合我这种成熟男人了。”(《车子改变了我在家的地位》)
评判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,消费者是最好的发言人。当人们对品牌认可的时候,一定是什么因素让他们给出了积极的评判———
“那天,外面下着瓢泼大雨。维修师傅提前20分钟上门,不一会儿就把我家的康佳彩电修好了。师傅走后,我从窗户中看到他蹲在地上呕吐起来。康佳售后服务部又打来了电话,询问我是否满意。他们告诉我,我打电话时,其他师傅都不在,小陈师傅虽然有病在身,但担心我着急,他就带病上门了……”(《康佳服务暖人心》)
也有的时候,在同一个品牌的感召下,有些人会自然而然地向同一个方向努力———
“在这半年多的打工生活里,虽然我们只能在周末共处两天,却得到了深厚的情谊。忘不了,作为一个新手在工作之初得到那些‘长辈’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呵护。忘不了,在每个周末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。忘不了,春寒料峭中在电器城门口大声叫卖互相鼓励。更忘不了他,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‘顶头上司’,教会我用努力与拼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。因为这段经历,LG成了我选购家电的首选品牌。”(《商标笑脸让我想起同事》)
品牌:引领文化导向
“文化”的概念,本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,但“导向”却是可以切身感受到的。也许只是一种氛围,也许是一种向往,也许是一种潮流———“十多年前刚工作不久,坐在公交车上,我看见诺基亚大广告牌上朴实的广告语‘成功———在于联系’……在内心我揣摩了这句话:所谓联系,就是联络和沟通吧!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。”“某一年的圣诞节,偶然和一个人相识,由于联系,这个人成了我生命的另一半。某一个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的相识,由于联系,这个人成为了我的挚友及合作伙伴……”(《诺基亚———成功在于联系》)
对某个品牌的信赖,有时甚至可以引领人们的消费理念———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Moma,对于恒湿恒温虽然当时还不太清楚是怎么一回事,但想到可能会对肚子里的孩子好,我和先生就一起过来看看,没想到立刻被这个房子牢牢吸引住了……在Moma里面,温暖又湿润的环境让身怀六甲的我感觉很舒服……如果说能够好到影响我生活的品牌,那么Moma可以说是首屈一指……
专家访谈
心理学家、经济学家、社会学家—— 品牌如何影响生活
品牌是如何产生的?品牌的能力究竟有多大?品牌又是怎样来影响生活的……记者分别采访了在经济学、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三位专家,请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解读“品牌”。
心理学家王詠— 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名牌
脸谱:中科院心理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、硕士生导师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:“品牌特质、品类关注特性与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决策”研究。
原声:品牌不仅仅是以其外在的名称、标志等成为识别线索。不同的品牌各自的特定内涵决定了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,决定了它们在现代社会高节奏、高效率的生活情境中,能否进入消费者头脑中的待选品清单或者更进一步成为首选。
品牌因为需要而产生
王詠认为,品牌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。这种需要既是商家的需要,也是买者的需要。古代的制造者,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产品,将自己货物做上记号以示区分,进而逐渐演化为现在所谓的品牌。到了19世纪60年代,产品品牌化空前繁荣起来。当前的品牌发展,与现代的物品相对丰富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、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,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品牌重视度因人而异
不同的消费群体,对品牌本身的重视和依赖程度也有差异。有的人重视品牌,愿到专卖店购买;有人强调实惠,喜欢到大卖场货比三家;有人容易形成品牌忠诚;有人常常发生品牌转换。此外,不同类别的产品对消费者生活的意义有所差别,因而消费者做相关购买时的风险知觉也有高低,这也影响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态度。
为何喜欢购买品牌货
人们对品牌的倚重与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加快有关。名牌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,但一般情形下质量和相关服务较好,令人放心。现代生活中,人们越来越缺乏在商场中精挑细选的时间,购买名牌产品不仅可体现品位,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、时间风险、社会风险等。
经济学家夏业良——年轻人对品牌不够冷静
脸谱: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
原声: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。一个乞丐的个人效益最大化就是吃饱饭,而那些身份地位很高的人们,进出五星级饭店,在环境幽雅的地方消费,购买名牌产品,则是他们个人效益的最大化。
好的品牌是信誉的保证
品牌对于个人的意义,首先在于认知度:我们可以通过品牌确认质量。好的品牌是信誉的保证,其次是给人们带来荣誉。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,他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会随之提高。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。因为经济实力不同,所以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。
国内外品牌差距在缩小
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,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方面确实不如发达国家。但是不能盲目迷信发达国家的品牌产品。其实现在国内的很多产品都已远销至世界各地。而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,我国早已是遥遥领先了。
现代人对待品牌更理性
与过去相比,现代人对于品牌的态度已经相当理性化。由过去的一味崇拜品牌,到现在的可以分析比较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,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依赖国内经济的发展。物质的丰富,品牌多样化,人们可选择的余地变大,不必再拘泥于一两种品牌。
年轻人对品牌不够冷静
年轻人追求品牌无可厚非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有自己的追求,开始恋爱,进入社交圈子,这些都为他们的品牌意识奠定了基础。夏教授告诫那些盲目追求名牌的年轻人,要明确目的,不要因面子而不要肚子。
社会学家周孝正——国内品牌保护机制不完善
脸谱: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
原声:不论做任何事,都可归结到可持续发展上来。只有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提升,才能将品牌树立起来;不会坐吃山空,而是长时期地持续发展。
经济的发展,令物质不断丰富。人们无法知道商品的性能价格比,也不能了解不同厂家的同类商品到底有何不同。因此,质量过关又价钱公道的产品,便成为大家的首选。像国内的同仁堂、全聚德等百年老号,国外的可口可乐等品牌,在发展时期积累的信誉,令其立于世界竞争的不败之林。他们现在的无形资产,早已超过他们的有形资产。
人们购物可以分为四大类
周教授将人类购物分成四类:1.为自己;2.为别人;3.花自己的钱;4.花别人的钱。
而这四项分别可以进行排列组合:花自己钱为自己的人,挑选商品时就会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,不花冤枉钱。为自己花别人的钱,就可以只求物美,而不必在乎是否价廉。比如公款吃喝或公款购物。为别人花自己的钱,是有指标的花费了,不能太寒酸,也不能太贵。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,则正好相反,是无指标的消费,不看中价廉,亦不重视物美。
但人们还是为自己购物居多,因此对于物美价廉的要求很高。当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众多不甚了解的商品时,只有选择品牌,才是最安心的。
一些人买品牌出于虚荣心
另外有一些人购买品牌,完全是出自自己的虚荣心。周教授对于这种人的评价就是虚荣。他们要吃名牌、穿名牌、用名牌、喝名牌。甚至犯了罪也要主动要求成为主犯,为了站在“第一名”。
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
国内外对待品牌的态度是一致的。但因为我们的品牌意识不强,因此我国有些商标被国外抢先注册,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。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对保护自己品牌意识不强,缺乏经验;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法律制度有待近一步完善。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